《綠色拆船關鍵標準研究》立項
2013-12-23 16:21:14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現代社會,環境污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海事界近年來愈發關注船舶對海洋與空氣的污染,日益重視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國際海事組織(IMO)等相關機構對船舶的建造、營運、拆解提出一系列環保要求,與拆船相關的國際公約、規則和標準應運而生。
當前有關拆船的國際文件主要有《2009年香港國際安全與環境無害化拆船公約》(簡稱“《香港公約》”)、IMO A.962(23)決議通過的《IMO拆船指南》、A.980(24)決議通過的《IMO拆船指南修正案》、《控制有害廢料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第6次締約國會議通過的《全部和部分拆船的環境無害化管理技術指南》,以及國際勞工組織理事會第289屆會議批準的《拆船安全和健康:亞洲國家和土耳其指南》等,其中《香港公約》是在綜合考慮上述其他文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為配合《香港公約》的實施,IMO還制定了一批補充導則,如《安全和環境無害化拆船導則》、《檢驗和發證導則》、《船舶檢查導則》等。為更好的支撐IMO拆船相關國際公約及導則,國際標準化組織船舶與海上技術標準化委員會(ISO/TC8)還編制了ISO 30000拆船管理體系系列標準等。
把握角色定位 加強頂層設計
為規范并促進綠色拆船,拆船大國如印度、孟加拉國等國,拆船先進國家如美國等,都制定了拆船規范或拆船規則等來規范本國的拆船業。在國際海事界相關規范不斷出臺的同時,我國也加強了對船舶綠色制造、綠色拆解的頂層設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國務院頒發了《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交通運輸部頒發了《防止船舶海洋環境污染管理條例》,中國拆船協會發布了《防止拆船污染環境技術導則》、《綠色拆船通用規范》(2005版)等標準!秶抑虚L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綠色制造,加快相關技術在材料與產品開發設計、加工制造、銷售服務及回收利用等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應用,形成高效、節能、環保和可循環的新型制造工藝,制造業資源消耗、環境負荷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此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發的2011年第9號令,公布了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其中在鼓勵類第三十八條“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中明確列出了“船舶等廢舊機電產品及零部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是政府引導投資方向,管理投資項目,制定和實施財稅、金融、土地、進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據。這是船舶拆解首次被列入鼓勵類條目之中,必將對我國拆船產業的定位和可持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我國拆船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逐步發展起來的一個資源環保型產業,按國務院審議通過的《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要求,拆船業作為航運業、造船業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將與造船業、航運業組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發展拆船業有利于促進造船業、航運業的良性循環。國際上就把船舶拆解稱為船舶再循環,或船舶回收再利用。而綠色船舶拆解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日前,為加快船舶工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交通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發布了《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其中對2013~2015年提前報廢更新的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船(船型 船廠 買賣)增加補助。這是船市低迷、拆船量不斷增加以來,對我國拆船市場的又一大利好。
機遇挑戰并存 積極主動應對
我國拆船業在發展的同時,能否達到國際拆船要求,真正實現綠色拆解,目前來看,非常值得研究。首先,當前國際知名船東越來越看重拆船企業是否符合綠色環保要求。這使得拆船企業努力達到國際水平。所以,在拆船業務量增加的同時,競爭也必將逐漸激烈。雖然我國拆船業的安全環保水平在世界主要拆船國家中位居前列,一些知名大中型拆船企業已享譽世界。但是當前的發展趨勢是,世界其他拆船大國也在按國際要求迎頭趕上,目前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國家也逐漸開始意識到拆船安全環保對其業務發展的重要性。如印度已依托ISO 30000系列標準開展拆船企業認證工作,孟加拉國更是在2010~2011年間暫停了廢船進口,加緊整頓國內拆船業的安全環保工作,為下一步開展綠色拆船、開拓國際市場打下基礎。
其次,國際拆船公約的出臺對我國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一方面是對國內相關主管部門而言,拆船公約將要求我國采取嚴格的限制措施,以推行更安全、更環保的拆船作業,同時也為主管部門完善對拆船廠與廢鋼船的管理提供了重要機遇。我國目前涉及拆船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和健全,相關技術標準較少且單一,尚有較大提升空間,且缺乏符合公約要求的執行機制。公約一旦生效,對規范行業的發展和促進綠色拆船而言是一個機遇。另一方面,對我國造船業和拆船業而言,拆船公約明確規定了船舶設計、建造和維修過程中禁止和/或限制使用的有害材料。隨著國際上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關注,“綠色船舶”的建造正逐步成為主流。船舶的“綠色度”將是未來世界造船市場競爭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國造船業如果不能將有害材料的使用盡可能地降低到最低限度,可能會在將來的競爭中處于不利的位置。這對造船業及拆船業而言,又將是一個挑戰。
目前,由于印度、孟加拉國等拆船大國本身在安全環保方面的差距,為維護自身經濟利益,他們對IMO拆船公約的實施進行阻撓和拖延,但是公約的實施只是個時間問題。今年10月,歐洲議會通過了歐盟拆船法案,其要求高于拆船公約。該法案的通過將有利于促進拆船公約的正式生效。國際拆船公約及相關技術指南、標準一旦正式實施,必將對世界及我國造船業、拆船業產生重大影響,符合、達到國際要求的國家才有資格進行船舶拆解。因此,在公約、標準等正在制定并即將生效的當前時機,非常有必要積極對其進行深入跟蹤,分析研究,提出應對建議,以便國內相關單位及時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科研攻堅克難 立項未雨綢繆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牽頭,中國拆船協會、北京中環綠舟科貿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參與,2013年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報并立項了質檢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綠色拆船關鍵標準研究》。
該項目研究目的是通過分析當前世界主要拆船國家的拆船技術發展態勢,掌握拆船公約相關進程,了解其他國家觀點;針對國內外公約、規范、規則、標準等的主要技術內容、發展趨勢等進行深入分析;分析國際拆船公約等對我國拆船業、造船業的影響。同時,結合國內拆船業的發展現狀和拆船公約、標準的應用情況,分析并提出我國綠色拆船技術及相關標準的發展策略和建議,并制定《綠色拆船通用規范》、《造船和船舶營運中有害物質的信息管理要求》、《ISO30000拆船國際標準實施指南》、《拆船中防止石棉發散和暴露的措施》、《拆船廠評估和規劃通用方法》等6項我國拆船標準。本項目研究的技術關鍵在于分析我國拆船業與國際拆船公約的差距,從技術層面提出拆船業的發展策略和建議。
項目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
(1)綠色拆船通用技術研究。依據國際拆船環保頂層要求,結合我國各拆船廠的拆解技術實際情況,對船舶拆解在各方面的基礎、通用環保、安全技術開展調研和分析,提出綠色拆船需采用的通用技術,總結并編制《綠色拆船通用規范》國家標準,并在局部范圍進行試點。
(2)船舶有害物質信息管理技術及標準研究。船舶有害物質從船舶設計、建造、設備采購即已開始存在,如何在船舶全壽命周期內從始至終地把握、管理并利用好這些有害物質的相關大量信息,以便船舶運營、管理、監督者盡最大可能在船舶建造、運營、改裝、拆解當中防止有害物質造成污染,是當前廣泛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國內外有關船級社已開始編制程序,試圖對各類構件或設備中的有害物質情況進行全過程管理,項目將開展全面調研,深入分析這些信息管理需達到的要求,并編制《造船和船舶營運中有害物質的信息管理要求》國家標準。
(3)拆船中防止石棉造成危害的措施研究。石棉是當前船舶中較普遍存在但被國際拆船公約禁止使用的有害材料,其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較大,未來船舶將不允許使用該材料,但世界現存的大量船舶仍然含有。本項目將研究、總結拆船中防止石棉危害應采取的各項技術措施,開展局部試點,驗證措施的有效性,并編制《拆船中防止石棉發散和暴露的措施》國家標準。
(4)拆船廠評估和規劃通用方法研究。通過廣泛調研并征求意見,圍繞拆船廠開展綠色拆船的實踐,對拆船廠履行國際要求提出實施措施和建議,對拆船廠實施綠色拆船的評估方法進行研究,編制《拆船廠評估和規劃通用方法》國家標準。
(5)拆船業國際標準貫徹實施及標準研究。國際海事組織有關拆船國際公約、指南、導則等,一旦生效將強制實施。我國是拆船大國,必將貫徹實施國際要求。而ISO30000標準是實施國際海事組織公約等的細化要求,本項目將結合我國拆船廠實際以及ISO30000標準的要求,深入分析并研究,提出滿足國際要求的措施,編制《ISO30000拆船國際標準實施指南》國家標準,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試點。
(6)游艇(船型 船廠 買賣)拆解技術及標準研究。目前,國內的拆船企業基本上可以拆解所有類型的船舶,包括油船、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漁業加工船和石油液化氣船(船型 船廠 買賣)等。游艇以前屬于高檔奢侈品,隨著世界和我國游艇工業的快速發展,對游艇的拆解提出了新的需求。本項目將分析了解游艇的潛在有害物質,對游艇拆解技術開展先期研究。
該項目是我國首次在拆船領域開展綠色拆船關鍵技術及標準化研究。其研究成果將為推廣綠色拆船技術,鞏固和提升我國拆船技術實力奠定基礎,對維護我國拆船業、造船業發展的利益和權益,規范我國拆船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我國將來履行國際海事組織拆船公約做好技術準備,達到穩固、擴大我國綠色拆船國際競爭優勢的目的。
項目組認為,未來應針對公約要求,參考相關國際導則,結合中國拆船業、航運業與造船業實際,積極探討拆船廠的設計、建造與運營標準,完善拆船業安全、健康、環保方面的管理、審批準入條件,制定國內具體的實施細則,進一步提高拆船業履行拆船公約的能力。另外,我國還需要修改和完善船舶行業相應的法規與規范,對船舶建造材料的使用進行整頓和規范,減少有害物質的使用,從制度層面保證拆船公約的順利實施。這些要求的實施將通過改變設計或研發、購買高新材料來避免使用被禁止和限制的材料,從而要面臨新材料、新技術的挑戰,對船舶設計、建造和修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船舶拆解中的安全、環保等議題已經成為國際海事界關注的熱點,我國緊跟拆船國際標準,促進綠色拆船,任重而道遠。